八一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风起明末 > 第三百七十三章 沛县

第三百七十三章 沛县(第1 / 3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崇祯十三年,十月二十四日,沛县城南,密密麻麻都是军中的营帐。

数万援剿的明军居住的营帐,几乎铺满了整个沛县的南郊。

各色的旌旗遍布在营垒之间,北风呼啸着卷席而过,带起阵阵猎猎的响动之声。

凌人的肃杀之气自郊野之上弥漫而出,向着远方照射而去。

看着远方连绵的营垒和沛县的城郭,陈望轻拉着马缰,座下前行的战马感受到指令,也随之缓缓的止住了步伐。

身后一众骑士也是同样轻拉着马缰,齐齐止步。

将襄阳的防务交给了周遇懋之后,陈望没有拖沓,点起其余的兵马便直接进入了河南省内。

十七日的时间,从襄阳赶到沛县,步兵自然是难以跟上,所以陈望现在的身边只有千余近卫营精骑。

其余的骑兵和步队,则是由赵怀良统领,向着归德府的方向进发。

河南七营现在在胡知义的控制下,连同着土兵,和陈德、张二、黄龙三营一同驻防在归德府的商丘。

陈永福虽然表明了服从,但是现阶段自然是不可能去用。

陈永福现在之所以服从,是因为还在明廷这个大环境之下,真要闹到割据的局面,根本就不知道陈永福会如何去选择。

所以陈永福被陈望调到了河南东南部的汝宁府,清剿当地的寇匪,还有防备革左五营可能的侵袭。

汝宁府靠近英霍山区,此前革左五营也常常袭扰汝宁。

虽然革左五营的主力现在是在凤阳,但是山中仍然留存着不少的兵马,这个理由还是能够站得住脚。

“看这营盘,集结起来的兵马应当在三万人以上。”

陈功轻轻踢动马腹,上前了些许,目视着远处连绵的营垒,靠近一些对着陈望说道。

陈望点了点头,从营盘的大小和炊烟的多少,估算出一支军队大致的规模并不成问题,陈功估算的确实没有错误。

只是杨文岳兵败宿州,葬送了保定镇几乎大半的兵马,山东的兵马也折损了不少。

按照常理来说,孙传庭应该不能聚起这么多的兵马,数量对不上。

杨文岳当初分了四千多的兵马驰援大名府,平剿叛乱。

宿州之战后,因为陷入埋伏之中,逃走的明军极为有限。

虎大威、方国安两人麾下的兵马,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两千余人,还是在中途不断的收拢的溃兵。

将近两万的兵马,逃回到沛县的只剩下了四千余人,其余的大半离散。

不是死在了阵中,就是被万民军俘虏,亦或是兵败之后不愿继续从军,就此逃逸。

孙传庭就任保定总督,倒是领了一营京营兵马出来,但也只有三四千人。

这些人数,加上保定镇留守的兵马,一共也不过一万五千多人,规模距离三万还有一半,明显不对。

“莫非是山东的兵马?”

陈功眉头微蹙,迟疑道。

眼下的这个情况,也就只有孙传庭将山东的兵马召唤而来是最为合理的了。

北地九边诸镇都处于战备状态,还要从其他地方调兵过去,怎么可能分出兵力南下。

“不是。”

陈望双目微眯,远望着沛县南郊的密密麻麻的营垒,否决道。

“在开封的收到的消息,山东那边的民变并没有被镇压,进剿的兵马反而又败了一阵,朝廷一口气撸了一个参将,两个游击。”

“山东民变到现在还没有结束,闹得沸沸扬扬,不大可能是山东兵马。”

崇祯十三年,王俊揭竿而起,掀起了山东最大的民变,而后依靠滕、峄、费山区与明军作战。

先后占据梁邱以西大苍山、小苍山、富贵顶等九个山头,号称九山王。

山东境内因为天灾人祸而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入山投奔,王俊麾下的势力因此大增。

官兵初期的进剿都未能功成,之后更是拿王俊没有办法,多次进剿皆以失利告终。

历史上的王俊纵横兖州府,甚至后期与河南榆园农民起义军联合,先后攻占郯城、邹县、曲阜等地,势力迅速扩大。

清军入关之后,王俊率部转而抗清,坚持斗争了六年,最终因为寡难敌众,兵败被杀。

历史上的王俊已经是可以称得上人杰了,现在的历史进程,因为万民军的影响,王俊的势力比起历史上不仅不弱,反而更强。

山东的兵马,自然都被用来防备王俊了,怎么可能此时入援沛县。

陈望是从开封城中的监察所了解的消息,到今日,也还只是五天前山东的消息。

五天的时间,就算王俊真的被剿灭,山东的兵马也不可能现在就到沛县。

“哨骑来了。”

陈功出言打断了陈望的思绪。

陈望抬起了头,看向陈功所指的地方,不远处一队人数约有二三十骑的哨骑正奔驰而来。

大军扎营,除去营墙有人警戒之外,也会散布游骑,作为警戒。

一旦发现大股敌军袭击而来,便会立即向着大营报警,给大营一个反应的时间。

他们之所以到来,自然是因为发现了一支陌生的队伍突然在大营之外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